ㄅ一ㄤˋ論 
論公共藝術 (二) 2001.04.02

「在地人文精神堡壘」公共藝術建置

自解嚴後,全國各地均已清除了象徵戒嚴時期極權統治符號之政治人物銅像,

雖然極權象徵符號順利解決了,

但能夠代表各地區當地人文精緻層面的視覺圖騰或精神堡壘,自始即付之闕如;

以至台灣人文精神始終未能彰顯,亦未能凝聚成社會價值的標準。

 

1987年解嚴,台灣社會生活環境景觀在舊有政治人物銅像消失後,極須新的填補,

在這個空窗期,所謂的「公共藝術」即成為新寵–各方人馬競相較勁的焦點,

【但「鹿港」失敗了!徹底失敗了!!!】

原因是,名藝評家帶著一群聽話藝術家(不聽話就沒的攪),

打著「藝術至上」口號,侮蔑了鹿港人,

他們用盡招術污辱了鹿港人的神明、鹿港人的文化、鹿港人的………

還美其名在進行藝術創作的美學思辯,進行台灣社會的檢驗………

又是一批自我墮落的藝術投機客。

 

藝術,最基本的意義和功能,是彰顯尊嚴、是服務性靈,是「人本主義」,

如果只是為了應合理論、個人喜好、名利私慾,

而呈現了【侮蔑在地人】、【污辱在地人文】的藝術作品的話,

那絕對不是好東西,

我們唾棄、我們鄙視它們。

 

各位千千萬萬不要以為事不關己、毫無所謂,

要知道–文化絕對是侵略性的,

一不小心要想回頭時,晚已。

 

 

回ㄅ一ㄤˋ論首頁回盧怡仲網